2018年11月10日星期六

京都泉屋博古館的青铜器特展(2018/11/10)

 京都泉屋博古館的青铜器特展(2018/11/10)

11月10号去了京都。网上查到京都有一个很没听说过的博物馆(泉屋博古館)这几天正在举办中国青铜器时代特展,想去看看,于是出发了。

这家博物馆就在平安神宫旁边,从家骑车五分钟不到。按导航走过去的时候,发现导航也还是常出问题,左右方向会乱带啊。




泉屋博古館的展览不多,今天去只有两个展览,一个是中国青铜器的特展,另外一个是日本画家为主的有关蔬菜水果的一个美术展。



中国青铜特展就在进门不远处。这个特展居然没有准备专门的解说机解说,只好自己去研究了。幸好有一位非常厉害的解说志愿者在,展厅里几乎没人,于是他给我好好解说了一番,加上展厅里放了非常详细的材料,看下来非常非常满意。


后来在网上查了一下,这个美术馆实际上非常有名的,因为对于中国青铜器,这里应该是世界上收集的精品最齐全的一家美术馆。

泉屋博古館坐落于京都市左京区鹿ヶ谷,是以中国古美术为中心的美术馆,同时也在东京都港区六本木开有分馆。这家美术馆是日本有名的住友家族建立起来的,收集品中关于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的收藏比较多。泉屋博古在昭和35年,也就是1960年建起,名字中的头两个字”泉屋”是日本江户时代住友家族的屋号,而后面的”博古”则是取至中国历史上由宋代皇帝指令编辑的青铜器图录(宣和博古图录)。从名字就可以看得出它是专门针对中国青铜器的收藏。

宣和博古图录为中国宋代金石学著作,于宋大观初年(公元1107年)开始编纂,成于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之后。该书著录了宋代皇室在宣和殿收藏的自商代至唐代的青铜器839件。分为鼎、尊、罍、彝、舟、卣、瓶、壶、爵、觯、敦、簋、簠、鬲、鍑及盘、匜、钟磬錞于、杂器、镜鉴等,各种器物均按时代编排,凡二十类。对每类器物都有总说,每件器物都有摹绘图、铭文拓本及释文,并记有器物尺寸、重量与容量。有些还附记出土地点、颜色和收藏家姓名,并有对器名、铭文所作的详尽说明和精审考证,是青铜器考古研究的重要入门文献。

这里的收藏品主要是由住友家第15代住友友純(世界上有名的中国青銅器收藏家)收集的中国青铜器和第6代住友寛一收集的中国清朝绘画作品为主。收集作品总共3100多点,包括了中国殷商周春秋等时代的青铜器,中国日本的铜镜,还有明朝清代时代的中国书法绘画。

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左右是青铜器最出色的时代。青铜器在当时是作为祭祀用的重要工具,在青铜器上不仅有非常细致的装饰,还有文字刻在里面,很多工艺是现代人无法想象出来的,体现出当时的铸造技术非常高,同时它的艺术性也非常高。而且通过在青铜器上刻着的文字,可以知道当时所发生的事情,对中国历史来说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泉屋博古館的特色是目前为止质量最高的青铜器收藏馆。其中有很多作品都是只能在这里看到,还有些作品是世界上只有一两个,非常珍贵。比如有一个叫做虎卣的作品,本来是一对的,只有这个博物馆和法国博物馆各有一个。还有一些产品,全世界只能在这里看到,所以每年很多其他国家的研究家都专门跑到这里来看。

这家博物馆几十年前曾经出过一份刊物,叫做泉屋清赏,在里面就把收藏品的每一个青铜器的照片和历史等详细记录下来,而且在全世界发送,一下子提高了国外对中国青铜器的评价,所以也有人说中国青铜器的研究中住友家族做了些贡献。住友家族最开始收集的时候是1920年左右,当时殷王朝还是被认为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传说中的王朝,大家谁也不知道到底存在不存在,但是通过对青铜器的发明和研究,终于找出了殷王朝的确存在的证据。

这次的展览它主要分成了四个区,感觉是其实也是按照《宣和博古图录》的做法来展现的。共有近200件作品。




先分类介绍了青铜器的种类,然后介绍一些有名器物上的摹绘图、铭文拓本及释文。展品里大部分还附记出土地点。




第一展区展出了十多件青铜器精品,包括了公元前11世纪商时代所制造的夔神鼓。这个股鼓是用鳄鱼皮贴在青铜器上做出来的,青铜器非常薄,只有3~5mm,可以看得出当时的技术水平特别高。用青铜做出来的大鼓在历史上非常少,所以也是一个重要的美术品。这个鼓发出来的声音比较大,还有一种醇厚的感觉。这里也有战国七雄楚公熊仪家的大钟等。这些特别珍藏品,做得都非常漂亮,有很多东西看起来根本不像是几千年前的作品,做工细腻,图案精美。








第二部分是青铜器的种类,按照博古图录,仔细介绍了各种青铜器的代表性作品。展厅里提供了很多博物馆准备的材料,看了才知道中国青铜器居然分出了这么多品种。





有专门喝酒的,接水的,当乐器的,还有其他很多种类。



二楼里还专门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你敲击青铜器,听听它发出的清脆声音。博物馆还把一个有名青铜器大钟的钟声按照钟的前后左右顺序,把每一处敲出来的声音做成了音频,可以选择听某一个部分的声音。

二楼里面有一套应(原来的汉字是广字头下三个马字)式编钟,这套编钟是公元前五世纪到四世纪战国时代的出品的,从小到大共14点,高度从12.7公分到31.7公分。本来的4点,其中这个博物馆收藏了12点,另外还有两点被加拿大美术馆收藏。在每个钟上都写了做钟人的军功,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历史上发生的事情。



这里还可以看到春秋时代每个国家的货币等。



第三个展览厅室里主要是介绍从殷朝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里所表现的文字。



博物馆做得非常详细,他们把一些有名的青铜器上的文字首先用放大镜放大显示出来,然后把每一个汉字模型作出来,再把文章全翻译出来。另外,展厅里同时在放着视频介绍中国文字的演变,可以看到很多我们日常用的文字都是从甲骨文开始,怎么一点点转化成现在的形状的,很有意思。



第四个展区就是一些中国用青铜器制作的镜子,还有中国后期时代的一些青铜器产品,包括北宋,元朝,六朝,明朝,清朝的作品。特别是有些古铜镜子做工非常精巧,都是前汉时期或者是战国时期的作品,但是看起来完全没有让人感觉旧,反而感觉特别漂亮,花纹也雕得特别精彩。还有一小部分展品是日本历史上的青铜器,但是和中国的展品比起来就差距比较大。博物馆在每层准备了很多参考材料,都是关于中国青铜器的,看完之后发现参加一次这里,就像上了一堂大课,非常值得来学习。



青铜器的展厅里面几乎没人,但旁边的展厅却人非常多,全是日本老头老太太。这里正在展览的主要是日本人画家的草虫花卉画,还有很多日本有名画家的蔬菜水果画的作品,

看了才发现原来有一位姓吴春,名字看起来像中国人的人,在日本居然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画家。这里面唯一让我看到比较惊喜的是花卉杂图卷,是清朝八大仙人徐渭的作品。还有一个是张若辰模仿沈周画的花卉债券,这两部作品非常漂亮,可能这些产品里面唯一让我觉得喜欢的。



展厅边还准备了笔墨,游客可以自己试着画一画。



花了三个小时把博物馆逛完。博物馆里面还有一个日本式庭院,正好旁边东山红叶一片红,坐在馆里往外看非常漂亮。



今天这个博物馆真是让我大吃一惊,受益匪浅啊。后来跟博物馆里面的志愿者聊起来,他说京都有一个比这个博物馆还厉害的地方,叫做有邻馆,建议我去看看,据说它里面的中国东西比这个博物馆还要大好多倍,而且是包括从殷商朝时代到清代的中国绘画,书法,青铜器,陶瓷,古印,什么都有。但他们的收藏品一般很少公开出来,据说每个月只有第一和第三个星期天才公开,而且每年还有两个月是不公开的,所以一年只开放几天。这次过来时间不好,没有能赶上,以后看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