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夫子庙(2025/6/6)
从老门东很快就走到父子庙。不愧是南京最有名的观光地,人挤人。特别是秦淮河边都是穿着旗袍照相的,还听到拍照小伙一边拍一边对客人说加拍一张十块钱。
常常在文学中读到的秦淮河,没想到是一条窄窄的河,难怪不得当年的风流才子们可以看清船上的绝世美女们。
夫子庙即孔庙,原来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夫子庙始建于宋,夫子庙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夫子庙以庙前的秦淮河为泮池,南岸的石砖墙为照壁,全长110米,高20米,是全国照壁之最。北岸庙前有聚星亭、思乐亭;中轴线上建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另外庙东还有魁星阁。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历经沧桑,几番兴废,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重建之后,于1937年遭侵华日军焚烧而严重损毁。1984年以后,历数年的精心维修和复建。如今的夫子庙已焕然一新,再展辉煌。
夫子庙东侧,有一条不甚宽敞却广为传颂的老街——乌衣巷。在巷口,有一块刻有“乌衣巷”三个字的石碑,是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所题。它虽不长,却因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的吟咏与历史沉淀,成为中国最富文化韵味的古巷之一。
乌衣巷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东晋时期。传说当年晋元帝建都建康(今南京)后,安置权贵世家的军队驻扎在此,因他们穿着黑色军服,故称“乌衣之兵”,乌衣巷由此得名。
到了东晋中后期,这里逐渐成为王谢等士族名门的居所,“乌衣巷口夕阳斜”中的“王谢”正指王导、谢安家族,他们是当时最显赫的政治文化世家。
最令乌衣巷广为人知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诗: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