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2日星期六

东京宋瓷特展(2018/5/12)

 东京宋瓷特展(2018/5/12)

前段时间通过书和一些视频,学习了很多关于宋瓷的知识。但书本上和视频中所说的东西都比较抽象,百闻不如一见,所以今天和一位有共同爱好的女友约好,一起去看一场精彩的展览。


位于东京车站边的出光美术馆,这几天正在举行宋瓷特展,汇集了一百多件中国宋瓷,将被称为"南青北白”的各种宋瓷窑派分门别类地进行了详细介绍,一场下来大开眼界。



这次是出光美术馆40年来首次举办的宋瓷展览,美术馆从其他地方借来的一些作品,为爱好者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一次就可以看到众多独特风格的作品。这次共有110件美品,其中包括了6件被指定为日本重要文化资产的作品和2件被指定为日本重要艺术的作品。(图片为美术馆网上的)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宋瓷,即宋代瓷器,在国际上非常出名,很多被拍卖都是报出天价,大家提起宋瓷,常称有典雅的文化气质,内敛、沉静、自信。

唐代的陶瓷生产被称为“南青北白”,指的是南方生产青瓷,北方生产白瓷。到了宋代,不仅有专门为皇帝和宫廷用品提供作品的官窑,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窑派。北部地区以定窑、磁州窑、耀州窑、鈞窑为主,南部地区以景徳鎮窑、越州窑、龙泉窑为代表。青瓷,白瓷,黑窑等各种不同的瓷器大放光彩。

宋瓷基本上是通过单色釉(蓝色,白色,黑色)而创造出独特的形状和光滑的质感。有些瓷如玉,看起来极其朴素简单,但如做人一样是安静而本分,用自身来衬托瓷器中的花或食物等。还有些模仿青铜器,可以体现出强烈的线条感和存在感。有些通过雕刻的图案和粘贴的图案来赋予瓷器不同的外观和力量,也有些通过文字或非凡的图案才表现。

其中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被称为宋瓷五大窑。
--------------
<网上介绍>
■汝瓷
汝瓷属五大名窑之首,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宋时属汝州。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汝窑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规模在当时已算很大。事实上,自宋初以来便有了汝窑的烧制,北宋晚期更是其鼎盛时期。

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天青色”“蟹爪纹”“香灰色胎”“芝麻挣钉”等是鉴别汝窑的重要依据。其中,蟹爪纹是指釉面开片的纹理毛毛扎扎;“芝麻挣钉”则是因烧造时足部用很小的支钉支起,然后把汝窑瓷器支在空中烧。这样烧制的瓷器烧好后,底部釉面会有几个点。汝窑瓷胎体一般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而在造型上则比较庄重大方。由于汝窑传世的作品很少,据传不足百件,又因其工艺精湛,所以非常珍贵。

■官窑
宋代官窑由官府直接营建,分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北宋官窑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才开始烧造,具体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宋高宗南渡后,在临安(今杭州)另设新窑,一个“置窑于修内司”,后又在“郊坛下别立新窑”。据分析,“修内司官窑”在杭州凤凰山脚下,而“郊坛官窑”则位于杭州的乌龟山一带。为了做出区分,北宋官窑被称为“旧官”,南宋官窑就称为“新官”。其中,“旧官”厚重,“新官”轻薄。

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其胎色铁黑、釉色粉青,“紫口铁足”增添古朴典雅之美,“紫口铁足”是指青瓷胎料中含铁量高达3.5%-5%,致使制品的口缘釉薄处露灰或灰紫色、而底端刮釉露胎处呈黑褐或深灰色。官窑的器形除常见的盘、碟、洗等之外,仿商、周、秦、汉古铜器中的各式瓶、炉样式也很多。

■哥窑
哥窑与官窑类同,也有紫口铁足,也有开片,不过至今其窑址不明,学界对其烧造年代也有分歧,有人认为并非是宋代,而是元代。

许多瓷器在烧制过程中,为了追求工艺一般都不允许有太多的釉面的开裂纹片,但哥窑却将“开片”的美发挥到了极致,产生了“金丝铁线”这一哥窑的典型特征:由于开片大小不同,深浅层次不同,胎体露出的部位因氧化或受污染程度也不尽相同,致使开片纹路呈色不一。哥窑瓷器釉面大开片纹路呈铁黑色,称“铁线”,小开片纹路呈金黄色,称“金丝”。“金丝铁线”使平静的釉面产生韵律美。宋代哥窑瓷器以盘、碗、瓶、洗等为主。

■钧窑
钧窑主要烧造时期有说为宋、金、元,而有学者认为如今被定为宋代钧官窑的陈设瓷为明初永乐宣德时期烧造。钧窑有钧官窑和钧民窑之分,钧官窑窑址在河南禹州市(时称钧州)。
宋代五大名窑中,汝、官、哥三种瓷器都是青瓷,钧窑虽然也属于青瓷,但它不是以青色为主的瓷器。钧窑的颜色还有玫瑰紫、天蓝、月白等多种色彩。专家指出,“钧红”的烧制成功则开创了一个新境界。钧窑典型特征就是“蚯蚓走泥纹”,它的形成是因钧瓷的釉厚且黏稠,所以在冷却的时候,有些介于开片和非开片之间的被釉填平的地方,会形成像雨过天晴以后,蚯蚓在湿地爬过的痕迹。

传世钧窑器物的底部多刻有“一”到“十”不同的数目字,其意义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据现存实物证明,器底所刻数字越小,器形越大。

■定窑
定窑是最早为北宋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窑场,也是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场。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

定窑之所以能显赫天下,一方面是由于色调上属于暖白色,细薄润滑的釉面白中微闪黄,给人以湿润恬静的美感,另一方面则由于其善于运用印花、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将白瓷从素白装饰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定窑造型以盘、碗最多。元朝文人刘祁在其《归潜志》中曾撰文赞扬定窑的精美,称“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

现在世界上被确认的名窑宋瓷极少,而汝窑排名前三的收藏者是台北故宫(收藏23件)、北京故宫(收藏17件)、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9件),更有多件流失在日本等海外收藏家手中。

这次展览中汝窑和哥窑一件没有,官窑也只有2件,定窑13件和钧窑8件也不算多。看来好东西还得去台北故宫。

在日本,宋代建窑的各类茶盏广得崇敬爱慕,关于建窑,网上介绍如下。可惜这次只有一件建窑的作品。
--------------
古时,黑釉茶盏多藏于佛寺,用之奉茶以养身心,茶盌质朴素雅,合适作为供佛仪典之器。盏沿下一圈微敛,为持用方便而设,胎厚扎实,保茶汁温热而不烫手,釉黑润亮,托衬宋时点茶击拂茶水后,所得茶面细沫,白黑相映,瞬息美哉。

宋代南方烧造黑釉器,以建窑最著名。此器纹饰介乎兔毫与油滴斑之间,非常罕见。油滴结晶装饰要求陶匠相当的巧工,先于坯体涂铁含量高的化装土,再施北方的普通高铁量黑釉。窑烧时釉内气泡带着高浓度铁质上升到釉面,冷却时结晶成银色磁铁矿,产生犹如黑水中油滴或夜空中繁星的装饰。油滴盏例子可参考东京静嘉堂收藏,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则收藏兔毫斑盏例子。

建窑以烧黑釉瓷闻名于世,它烧造的碗称为建盏,胎骨呈乌泥色,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故又称“兔毫盏”。宋代是建窑的发展时期,以烧黑釉器而著称。兔毫斑、鹧鸪斑、曜变等釉色的名品就出在这里,以茶盏为多 。根据釉彩不同,“兔毫盏”大致分为金兔毫、银兔毫、乌金釉、油滴兔毫和曜变兔毫,其中金兔毫存世量最多,银兔毫次之,油滴兔毫更少,而曜变兔毫则是少之又少。这个排序是在15世纪足利将军时代就已经排好的了。

日本人崇尚茶道,一直对宋代茶盏很喜爱,日文中用「天目」来形容此类黑釉器盏。特别是建窑曜变天目碗,更被视为国宝。现在在日本非常有名的天目基本上都是原属于战国大名家的。
---------------

日本对中国宋代的审美非常倾慕,所以民间对中国官窑长期研究的人不少,这次展览还专门提到了在宋瓷研究中起了很大作用的两个日本人--小山富士夫和三上次男。

小山富士夫是日本研究宋瓷的先驱人物,对中国定窑的发掘,汝窑窑址的推测等都深深影响了国际上对这两个名窑遗址的发现与确认。宋代五大名窑——汝窑、钧窑、北宋官窑(包括南宋官窑)、哥窑、定窑,其中有三处都在河南,但这些名窑的地址在历史文献中的记载都比较笼统,只说钧窑出在钧州,汝窑出在汝州,至于具体位置,并没有明确的记录,导致这些窑口成为历史的悬案。定窑遗址于1934年被北平大学教授叶麟趾先生发现后,1941年小山富士夫根据这一个线索,又对涧磁村进行了调查,证明涧磁村就是宋定窑白瓷的主要产地。小山富士夫于1943年出版了《中国青磁史稿》,这也是世界上对青瓷进行研究的一个新起点。。

三上次男是日本著名的陶瓷学家和历史学家,深谙中国历史和文学,从中国历史入手研究中国古陶瓷。他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致力于中国古陶瓷的研究,足迹遍及埃及、伊朗、印度、东南亚各国,遍览土耳其欧洲各国的著名博物馆,也亲自参加遗址发掘。三上次男所著的《陶瓷之路》被称为中国古外销陶瓷研究里程碑式的著作,也是世界陶瓷学界的一本名著。他以考察路线为纬,以中国古陶瓷在各国的出土为经,将东西方两大文化的发展通过陶瓷贯穿在一起,奠定了中国古陶瓷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学术地位。在《陶瓷之路》中,三上次男介绍了中国古陶瓷在“陶瓷之路”上的出土、收藏,中国瓷器的销行路线、时代背景、瓷器断代、风格特征、工艺制造、贸易性质、文化内涵、民族喜好等,并从特定的历史情境分析中国古陶瓷的文化扩张力。

具体展品如下。






展览中印象深刻深刻的是以下几个作品。(图片为网上的)
   ①京都国立博物馆:白地黑搔落牡丹文瓶(磁州窑) 
   
②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白瓷刻花牡丹文瓶(定窑)
   
③出光美术馆:青瓷刻花牡丹文壶(耀州窑)

④出光美术馆:青瓷刻花牡丹唐草文钵(耀州窑)

⑤出光美术馆:青白瓷瓜形瓶(景德镇窑)
  
 ⑥京都国立博物馆:玳玻天目(吉州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